在日常生活中和研究中比较常见的菜肴类预制调理食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肉类菜肴为主的调理食品,另一种是以蔬菜类为主的调理食品。预制调理菜肴食品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不仅满足了现代都市人群对健康食品的需求,还能够在节约时间的同时保证营养素的摄入,仅需简单地加工即可使用色香味俱全的预制调理菜肴。
一方面,越来越多连锁企业通过加工工厂生产预制调理品,另一方面,许多预制调理制品通过零售环节可以进入百姓家庭。这种现象代表着菜肴类预制调理食品在我国市场上大有可为,因此更需要加强预制调理菜肴品质监控,加强关键技术研发,促进相关技术要求标准化,制定产品新鲜度指标以及产品微生物指标和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温控指标,以期在工厂生产过程中,保证预制调理菜肴的新鲜度,把握品质,为商家和百姓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保证肉类预制调理食品有较高难度,可以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嫩化法。国外研究表明,利用木瓜,蛋白酶等手段或是超声波处理,可以降低牛肉的硬度,两者结合,可以使牛肉嫩度达到新高度。这种研究在我国日常菜肴处理中也可见端倪,例如,一些烤肉店会在肉类调制时加入一些猕猴桃泥,通过猕猴桃泥来软化肉质,从而让肉类变得更加鲜嫩。因此,在进行肉类预制调理食品制作与开发时,可以参考国内外相关嫩肉研究成果,使肉质变嫩,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除此之外,肉类预制调理食品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新鲜度。肉类新鲜度指标主要是挥发性盐基氮和过氧化值两个指标来决定的。相对而言,新鲜、变质的鲜肉中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较少,而不同的调料则会影响挥发性盐基氮在食品中的含量。过氧化值是油脂和脂肪酸,由于肉类中含有油脂和脂肪酸,过氧化值也就成了评判肉类新鲜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保持肉类新鲜度需要二者兼顾,既要保证在食品调味料添加与制作过程中减少挥发性盐基氮的出现,也需要避免油脂和脂肪酸被过度氧化,从而导致氧化值过高。
肉类预制调理菜肴需要注重新鲜度与嫩度,这直接关乎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以及预制类调理菜肴的合格度。虽然目前预制类调理菜肴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全出台,但是以往米面类的法规可以暂时进行参考。
与肉类注重嫩度不同的是,蔬菜类预制调理菜肴则更加注重色泽与干脆程度。蔬菜主要是要保护它们的色泽鲜艳,色泽的蔬菜可以给人新鲜感,并且叶绿素是果蔬绿色的主要来源,它属于脂溶性色素。因此,在保证果蔬颜色翠绿时,要尽量减少叶绿素与脂肪的接触,避免其氧化。除此之外,叶绿素的结构并不稳定,光、酸、碱、氧、氧化剂等都会使其分解,一旦加热或是水煮就容易脱色,例如用油煎炒会使果蔬颜色从翠绿变为黄褐色或是纯褐色。当pH值过高时,叶绿素还会溶解到酸性物质当中。
国内外各大食品研究所和研究人员通过各类实验确定许多护色剂,对于蔬菜类原料的护色都有显著作用,但是回锅肉等炒菜与水煮菜的护色剂使用要有一定的区别。氯化钠对青椒色泽影响较大,有较大的护色效果,在与脂肪接触时,为使青椒的色泽保持绿色,必须添加定量的氯化钠。
除了色泽,还需要保证蔬菜的脆度,以符合消费者需求。蔬菜酥脆与否主要体现在原果胶成分的高低。原果胶是蔬菜细胞壁当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成分,它主要起着黏合作用,让细胞与细胞之间紧密无间,从而增加硬度,也就是蔬菜的脆度。但是原果胶作为蔬菜中的原生成分不能与人工成分相比,它的活性不稳定,比较脆弱,容易在加热条件下水解成果胶和果胶酸,从而使细胞间变得松散,蔬菜的脆度随之下降。
国内外研究学者通过各种实验发现,人工保脆剂的效果要比保护原果胶的效果好,成本也更为低廉。各种实验表示,可以人工配置出符合某种蔬菜的保脆剂。根据所需要使用的蔬菜来调配保脆剂的比例,从而达到最好的保持脆度效果。因此,想要保证蔬菜类原料的脆度,需要配置保脆剂,来设法降低对原果胶的破坏,从而降低蔬菜脆度破坏。还可以加强对蔬菜的漂烫和浸泡处理,来提升蔬菜的脆度。
预制调理菜肴最重要的就是食品安全问题,微生物防控技术可以保证预制调理菜在工厂制作以及贮存当中不会出现品质变化,减少微生物滋生,保障食品安全。菜肴类预制调理食品中的微生物结构与其原料和辅料关系密切。因此,想要保证微生物防控,就需要对原料进行杀菌处理。
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烹调方式、包装方式、贮存条件等因素对其微生物的影响,只有在各个环节都严防死守的情况下,才能将微生物扼杀在摇篮里,保证食品安全。
通过各种抑菌方式对外包装和内材料进行严格管控,可以有效减少微生物滋生。通过制造其他食品的经验以及国内外各项研究发现,对于菜肴类预制调理食品,可以通过蒸汽和高压杀菌以及高温灭菌等方式实现抑菌。通过热蒸汽对食品表面进行处理,保证在出厂时包装无细菌,也可以保证食品更不容易被空气中细菌沾染。
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微生物的特性来进行微生物防控工作。例如,大部分微生物属于好氧细菌,它们需要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生存。因此,在进行产品设计与包装时,充分利用这一特性设计真空包装,采取定量空气充入包装当中,让细菌自取灭亡,避免食物被感染。还可以采取多种气体充入同一包装的方式来让微生物生存条件受到干扰,从而保证微生物无法在包装内部生存,进而保证食品安全,延长保质期。对于一些保质期较短、利润较低的食品,可以选取透明的塑料薄膜来进行产品包装,这样既可以节省成本,也可以避免细菌滋生,即使不慎有微生物繁衍,也可以及时发现并下架产品。
以上,就是通过包装方式和贮存条件的满足来降低微生物蔓延繁殖的概率,加强微生物防控,减少贮藏期微生物等细菌对食品品质影响。目前,由于我国菜肴类预制调理食品发展比较落后,许多菜肴主料和辅料的原料审查并不严格,工业化生产和标准化生产都还有一定欠缺,比较容易出现微生物污染的现象。因此,需要食品企业遵守目前出台的相关标准,也需要国家制定更为切合菜肴类预制调理食品的法律法规,更好地确保预制调理食品安全性。
对于风味物质检测,可以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等方法,通过这种技术可以了解菜肴在制作过程中,其气味和风味的变化,并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可以有效保证工厂在制作菜肴时各种配比恒定,保证质量统一。除此之外,生肉的风味一般比较寡淡,没有调味料,主要是咸味和血腥味以及金属味。
烹饪肉制品的风味更加丰富,肉质更加软嫩,使得人类的胃部能够将其更好地消化与吸收。江南大学的研究发现,腌肉制品中有良好的风味,对猪肉和猪骨的香气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均表明醛是主要的风味物质。国内还有学者以上海熏鱼为例,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熏鱼香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醇类和醛类化合物对熏鱼风味的贡献最大。因此在进行菜肴类预制调理食品时,可以增加步骤,将肉腌制好之后再进行烹饪,加强醛类等物质的挥发,让肉制品在炖煮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风味。
因此,中式菜肴类的预制调理制品更需要注重原料配比和烹饪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还有品质保持剂等对风味的影响。虽然目前我国菜肴类预制调理食品的风味分析较为困难,但是研究空间较大,不仅需要研究烹饪对菜肴风味物质的影响,更要保证其应用于菜肴类预制调理食品生产与制作当中,以促进菜肴类预制,调理食品的不断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需求的不断扩大,市场对于菜肴类预制调理食品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工艺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菜肴类预制调理食品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自身也要做出改变,不断完善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了解国家各个方面的法律法规,推动菜肴类预制调理食品法律法规的完善与健全,还可以朝着风味物质研究和改善产品风味等品质方向发展。
除此之外,各大菜肴类预制调理食品公司还可以对市场展开深度调查,加大蔬菜类菜肴的研究力度,促进肉类与蔬菜类预制调理食品均衡发展,不断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促进中式菜肴工业化生产,发扬我国饮食文化,通过建立中式菜肴传统工艺和自动化生产线相结合的工厂来满足消费者对方便快捷、营养丰富、健康完善的饮食需求,共同推动饮食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