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体出现两个症状,可能是骨质疏松的信号
最新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超过50岁的人群中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9.2%,65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为32%。估算一下,我国目前约有9000万骨质疏松患者,其中女性占比7000万。
骨质疏松是指全身性骨量、骨组织微细结构发生改变,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的系统性多病因骨病。骨质疏松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一般会发生在绝经后5~10年;老年性骨质疏松多发在70岁以上的老人以及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是指青少年骨质疏松。
继发性骨质疏松则是指由于一些会影响骨代谢的疾病、药物或是其他明确病因所致的骨质疏松。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疾病;营养不良、胃大部切除术;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抗惊厥药、甲状腺激素药物等;长期制动、失重以及酗酒等。
骨质疏松的来临并非毫无征兆,出现两个信号要警惕,一是当身体出现40岁后身高减少超过3厘米;二是没有从事大量体力劳动,却出现疲乏、劳累、浑身无力以及肌肉骨骼疼痛等症状,都可能是骨质疏松所致。
二、水煮蛋是骨质疏松的“发物”,还能继续吃吗?
鸡蛋作为一种餐桌常见的食材,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而且做法多样,然而这些年关于鸡蛋的争议也不少,有传言称,经常吃水煮蛋会引起骨质疏松,这种说法到底是真是假?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看鸡蛋的营养价值到底如何?鸡蛋内富含优质蛋白质,含量高达13%左右,且它的氨基酸种类和比例与人体的十分接近,身体吸收率很高;鸡蛋内还有一系列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叶黄素、维生素D以及维生素K等,这些物质对视觉细胞、促进钙吸收以及促进凝血均有好处;另外,鸡蛋内的钙含量也不低,约有56mg/100g。但鸡蛋的铁吸收率较低,不能算上补铁佳品。
鸡蛋会引起骨质疏松的说法,其实和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关,而高蛋白饮食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过量摄入蛋白质会会增加体内的酸性负荷,让钙质从骨骼内流失。同时会降低肾脏功能,让体内钙质的代谢量增加,加速骨骼内的钙流失,这些都可能会引起骨质疏松。
但鸡蛋没有那么大危害,即便是每日吃2-3个鸡蛋也不会加快钙质的流失。反而可促进身体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虽然可能会对血脂带来余地影响,但不至于增加骨钙流失,对此无需过多担心。
三、50岁后不想骨骼被掏空,这4种食物尽量少碰
50岁以后,是骨质疏松的高发期,要想预防骨质疏松,除了饮食和补钙以外,防止钙质的流失同样重要,因此,不想骨骼被掏空,4种偷钙食物要减少食用。
1、高草酸蔬菜
草酸在胃肠道内与钙等矿物质结合会形成不溶性晶体排出体外,进而会影响钙质的吸收利用,时间长了可能会引起骨质疏松发生。生活中常见的菠菜、苋菜、芹菜等都草酸含量很高,建议不要过量摄入,食用时建议先焯水,这样可减少蔬菜内的草酸含量。
2、高盐食物
高盐分的食物摄入过量,会影响身体对于钙质的吸收,且会促进钙质的流失,容易让身体缺钙,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腌制食物、咸菜、蜜饯等均属于高盐的食物,要尽量少吃。
3、高磷食物
磷摄入过量会抑制钙的吸收,导致血钙下降、诱发骨质疏松。且体内的钙质还会与磷结合生成羟基磷灰石,容易引起血管钙化。常见的含磷量高的食物有加工肉类、油炸食物、碳酸饮料等。
4、大鱼大肉
大鱼大肉内的脂肪含量很高,长期摄入会导致体内游离脂肪酸含量过剩,与钙质结合后会生成不溶性皂钙,对钙质的吸收不利。且这些食物内的蛋白质含量也很高,上文提到过量摄入蛋白质也对钙质吸收不利,日常一定要控制摄入量。
骨质疏松在中老年人身上相对多见,这类人群要多注意观察身体表现,发现异常后及时就医。同时日常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积极运动,对防治骨质疏松有好处。